-->

2014/08/21

吃喝玩乐游成都

成都是天府之国的首府,休闲在这里有着悠久的传统:上天赋予了成都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利,为富足,所以悠闲。成都钟灵毓秀,风光景点不胜枚举。此外,还有数不尽的茶馆和龙门阵,听不断的声声麻将,吃不够的珍馐美食,看不尽的如云美女。本期,就带您吃喝玩乐游成都。

>畅游锦里古街
锦里兴于秦汉,两汉三国时期,"蜀锦"的生产作坊主要集中于此,被称为"锦官",又叫"里"。唐宋时"锦里"成为成都的代称。锦里不长,却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处处透着精致、处处透着川西文化的魅力。

来锦里最好是晚上,华灯初上时这里游人如织、熙熙攘攘。从街边的小吃摊买些当地特色的点心,边吃边游很是惬意。这里出售的特产和纪念品很多,价格较其他地方贵些,不过可以讨价还价。

位于通惠门和锦里路之间。如今的琴台路上青砖黛瓦,朱红色的柱子,大红灯笼,晃眼(成都方言,不经意一看的意思)还觉得是明清时期。《铜车马》、《龙心灯》和《凤求凰》的雕塑与地上的仿汉画像砖和那些挑檐一起透出古典的情怀。

>宽窄巷子-成都的院落文化
宽窄巷子是宽巷子和窄巷子的合称,北以支矶石街与宽巷子中间画线并纳入成都画院北墙为界,南以井巷子为界,东以长顺上街与宽窄巷东街口为界,西以下同仁路与宽窄巷子西街口为界。

宽巷子代表了最成都、最市井的民间文化:原住民、龙堂客栈、精美的门头、梧桐树、街檐下的老茶馆……在巷子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老成都原真生活体验馆,它展示民国时期一户普通成都人家一天的生活场景,呈现了老成都的生活状态。
在这里还可以看几十年前的老成都人摆龙门阵,看成都女孩绣蜀锦,晚上看皮影、看木偶戏、即兴写书法等。

窄巷子则以展示成都的院落文化为主。这种院落文化,宅中有园,园里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有天,天上有月。临街院落布满了各种西式餐饮、轻便餐饮、咖啡、艺术休闲等精致店面。井巷子以酒吧、夜店、甜品店、婚场、特色零售为主题。

小洋楼广场是井巷子中最具特色的建筑,法式小洋楼据说曾是一个大户人家的私邸,后来成为教堂。现在,这里变成了恋爱、婚庆的经典场地。

>享受成都美食
吃是成都美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川菜齐名。成都小吃品种繁多:各色小面到抄手包饺、糕团汤圆到筵席细点、凉拌冷食到热饮羹汤、锅煎油烙到蒸煮烘烤,堪称花色品种琳琅满目,甜咸酸辣各味俱全。

成都小吃之有名,在于口味之丰富,这是其他地方小吃所不能比拟的,常有的口味为香甜、咸甜、椒麻、红油、怪味、麻辣、咸鲜、糖醋、芥末、蒜泥等十余种,而每一种口味针对不同的品种又各有不同的食用方法和变化。

龙抄手:因皮薄馅嫩,口感爽滑鲜香,汤浓色白,成为蓉城小吃的"龙头老大"。龙抄手用料选的是精制猪腿肉及新鲜鸡蛋,并佐以肉汤、胡椒面、味精、姜、香油、川盐,是蓉城小吃的佼佼者。
赖汤圆是成都最负盛名的小吃,迄今为止已有百年历史。赖汤圆有著名的"六不":煮时不烂皮、不露馅、不浑汤,吃时不粘筷、不粘牙、不腻口。赖汤圆滋润香甜,爽滑软糯,食用时随上白糖、麻酱小碟,供蘸食用,更是满口喷香。

钟水饺与北方水饺的主要区别是全用猪肉馅,不加其他鲜菜,上桌时淋上特制的红油,微甜带咸,兼有辛辣,风味独特。
三大炮其糯米是口感爽滑的软糯,从制作糍粑到分成坨状会发出三响,再弹入装有黄豆面的簸箕内,使每坨都均匀地裹上黄豆面,再淋上熬好的红糖汁,撒上芝麻面便可以品尝香甜可口的三大炮了。

夫妻肺片相传有夫妻俩推着小车沿街叫卖凉拌牛肉片,因调制得法,味道鲜美,被赞誉为"车行半边路,肉香一条街"。夫妻肺片的用料里边没有肺,而是牛肉、牛舌、牛心和牛头皮,切成很薄的片杂烩在一起,人们称之为"烩片"。据说是好事的学生用硬纸板写个招牌挂在车上,把"烩"字写成了"肺"字,因此"夫妻肺片"就慢慢出名了。
担担面面条细薄,以手工擀制成细韭菜叶状,臊子肉质香酥。面条煮熟后,佐以葱花、芽菜、猪油,加少量汤汁,鲜美爽口,辣不重而微酸,再有豌豆的清香,实在让人食欲大增。

樟茶鸭选用秋季上市的肥嫩公鸭,经腌、熏、蒸、炸四道工序,又名"四制樟茶鸭",以茶熏鸭是此菜的一大特色,成菜色泽金红,外酥里嫩,带有樟木和茶叶的特殊香味。

叶儿粑大多是小贩用自行车驮了蒸锅在街上卖的一种小吃,是糯米粉包了各种馅做成的。叶儿粑色泽清新,口感细嫩,荷香味浓,甘甜爽口,菜分两味,咸甜皆宜。桉树叶子留在"叶儿粑"上的味道使得这道小吃有一种特殊的清香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