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7/22

当大脑遇到金钱

"当大脑遇到金钱",直觉系统与思维系统会作斗争,理想状态是二者协作。我们用大脑来思考种种问题,却很难清楚投资决策是如何通过它作出的。贾森-茨威格的《当大脑遇到金钱》集合神经学、经济学和心理学,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从生物的本能层次去认识投资行为的原动力。如果你勇于剖开自己的大脑,颠覆原有的投资思维,那么就一起去认识投资的原动力吧。

★不完美的投资大脑

说好不听消息,可一听到还是两眼放光;定好止损点,结果还是舍不得割肉;说好不买热门股票,结果还是追涨杀跌。这都是为什么呢?

感性地说,冲动是魔鬼,而我们的大脑中确实隐藏着一个"魔鬼"。茨威格认为,深藏在我们大脑中的情感回路,会本能地让我们去憧憬和追求一切具有回报色彩的东西,同时规避任何可能的风险。

你也许会疑问,我们的大脑不是还会理性分析吗?是的,大脑皮层确实是理性思维的分析回路,但它却是稚嫩而微薄的,远弱于直觉系统。所以知道怎么做和采取正确的行为完全是两码事。

心理学家将我们的投资大脑分为直觉系统与思维系统,并认为大多数的金融决策都源自这两者之间的对抗。

传统观念认为,人的情感性思维发生在右脑,逻辑推理则是在左脑。但事实上,直觉系统与思维系统的分工更多的并不在左右,而在上下。

直觉系统主要位于大脑皮层下面,即是基底神经节(呈条状和带状外形)在发挥核心作用。

而作为大脑CEO的思维系统,主要位于前额后部的前额叶皮层(呈腰果状围绕在大脑核心的周围),神经元在此和大脑其他部分进行连接,归纳演绎零碎繁杂的信息。

直觉系统会把注意力集中到可能最重要的刺激上,比如开车时突然发现前面的车爆胎,大盘突然急速跳水等等。心理学家指出,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复杂,直觉系统过分关注变化,从而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虽然思维系统会在直觉系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拔刀相助,但是信息过多很容易让大脑发热(脑袋热得发晕即是这个道理),因而除非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思维系统会倾向于选择不作为的方式。所以也就出现了认知和实践之间的差别。

★训练你的大脑

作为投资人,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在情感与理性之间寻找到平衡点,让直觉系统与思维系统并肩作战。而这需要刻意训练你的大脑。

1.如果一定要信任什么东西,那就相信自己的感觉吧。这是指当你无法获取更多的信息时最好就按照直觉来做出选择吧,因为很多投资者会在投资顾问耀眼的光环下眩晕。

2.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听从直觉系统的指挥。市场中的信息浩如烟海,直觉系统往往会从中拣出最简单的信息,并且会跟风。这时,你应该对你的直觉系统有很好的把握。

3.多一个问题,多一份保证。由于直觉系统厌恶不确定性,人们在面对难题时会转而回答较简单的问题,所以我们应当"三思而后行"。《别做正常的傻瓜》作者奚恺元则建议换位思考,而伯克希尔的查理-芒格则建议用逆向思维来检验。

4.不要一味地肯定,而应想方设法去否定。当某个基金经理向你吹嘘他把握了哪些好的投资时点,你不妨问问他错过哪些。正如哲学家波普尔所言:真不能被证明,只有伪可以被证明。

5.让理性主宰感觉。分析师推介一家公司时往往会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向你描绘这家公司的发展状况,进而畅想这家公司的愿景,而很少直接采用数据的形式来说明。那么,你要当心了!我们的直觉系统往往偏爱故事。

6.只有傻子才会做没有原则的投资。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这样回答造就成功投资者的根源,"并不需要高人一等的洞察力和知识,最需要的就是为自己制定简单易行的原则,然后矢志不移地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