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4

幼小衔接学什么

针对小学阶段的家长和孩子,分别有个"一年级现象"和"三年级现象"。

一年级现象一年级头几个月,很多家长都抓狂。因为孩子的作业,习惯的矫正,心理上的不适应,各种压力都会变成家长的辅导压力,导致全家心理焦虑甚至家庭关系紧张。

三年级现象到三年级,学业的难度和强度会一下子提高,很多开始学得好的孩子会掉下去,学得不好的孩子反而上来。这中间的关键影响因素,就是学习习惯。
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看,其实一二年级的学业压力不会很大,这个阶段是专门给孩子养成学习习惯的。

这期间,大家抓孩子的握笔姿势、阅读习惯、学习习惯、专注力的培养才是重点。

就拿我班上的孩子来举例,有些家长比较着急,让孩子超前学习了很多知识,但孩子的学习习惯却很差。孩子觉得这些知识我都知道了,就不认真听课了。

而没学过的孩子反而觉得这些知识很新鲜,学习的兴趣上来了,再加上有好的学习习惯,反而比超前学习的孩子学得好。  

那怎么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呢?

一个是对时间的管理一二年级的孩子一般只认识整点和半点,回到家里,就可以规定,9 点是睡觉的时间,8 点是看电视的时间等,其余的时候可以用沙漏或者计时器等工具来计时,慢慢地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一个是专注力的培养孩子本身就好动,一二年级的孩子能持续的保持专注力20 分钟,就已经达标了。在提高孩子的专注力方面。我的办法是让娃一次只做一件事做作业的时候桌子上只有作业本,看电视的时候就不能玩玩具。

有一对双胞胎,现在读中班,因为从来不让他们一心二用,孩子的专注力相对还行。

样年纪我子的专注力就非常差。我观察他看电视的时候,一会儿爷爷让吃个苹果,妈妈让吃个梨。玩积木的时候,电视也开着,侄子一边看电视一边搭积木。

这样的环境其实不利于孩子的专注力培养,平时不注意,写作业的时候想让孩子马上能够专注,是不现实的。

另外,专注力培养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一二年级的时候,学校会注意培养,家长也要配合老师,家长可以多点耐心,也不必过于焦虑。

没错,适当的知识储备,比如说让孩子有一点基础识字量、对数字有概念,这可以有,但不需要太过,真正的核心,是习惯、习惯、习惯。

90% 的生活习惯会迁移到学习中。与其焦虑,还不如从一些我们能做的事情开始下手,比如:

1.  上小学前,要完成分床分房睡的过程,这是孩子走向独立的一大指标。

2.  穿脱衣服、系鞋带、擦屁屁……熟练掌握这些基本生活技能,能提升孩子的自信。

3.  要在睡觉、起床、穿衣、吃饭这些方面养成独立自律的生活习惯。

4. 阅读与理解能力是学习的基础能力,每天一定要抽时间陪孩子读书。

无论你做了再多准备,孩子要适应小学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需要的仍然是家长的支持和陪伴。做好这个心理准备,可能也是我们家长都需要的幼小衔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