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家的儿子自从上了初中,和爸爸的关系就急转直下。父子俩一言不合,就能吵起来。妈妈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孩子上小学的时候,他爸爸简直是他的超人,怎么突然就成'仇人'了?如果父亲在家里扮演的是严父的角色,经常责骂、惩罚孩子,等孩子到了青春期,他一定会主动逃离、疏远父亲。综艺节目《你好爸爸》曾经采访过100多位父亲,他们有明星,也有普通人。歌手蔡国庆这样评价自己的父亲:"严厉有余,慈爱不够。"小时候对父亲的印象,只有严厉的管教和责骂。只要和别的孩子起了争执,父亲二话不说,上来就是批评或者揍他。他暗暗告诉自己:我以后一定不要这样对待自己的小孩。后来,他要当父亲了,特意告诉父亲:"爸爸,我也要做爸爸了,但我一定不做你这样的爸爸。"有个男人,到了中年还无法和父亲和解。回想起自己小时候被父亲严厉管教的日子,依然会忍不住流泪。被打怕了,他选择成年后离父亲远远的。不是必须联络,就不联络。小时候的创伤,真的要用很长的时间才能治愈。而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治愈。很多父亲都有一个认识误区:对儿子,只有严厉管教,才能让他成才。其实最好的教育模式,是严母慈父。父亲要慈,特别重要。如果父亲讲理的话,孩子就觉得天是有人撑着的。尤其是男孩,小时候父亲的严厉可能看不出来后果,但是到了青春期,当男孩开始变得有力量,他会选择疏远和逃离父亲。心理学研究发现,缺乏父爱的男孩,更容易产生暴力倾向,学习成绩不佳,到了青春期更有可能加入不良团伙。
育儿专家认为,在男孩的不同成长阶段,父亲扮演的角色也要有所不同。
6岁以前,男孩是属于母亲的,他们更加依恋母亲的拥抱和照顾。这个阶段,孩子的性别差异不重要,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需要安全感。爸爸不能带着性别偏见,对男孩,一样可以亲亲抱抱举高高,和孩子建立很好的亲密关系。这个阶段,男孩突然变得"男子气",最温和的男孩也想要舞刀弄枪。他们开始喜欢和爸爸在一起,学习和模仿他。这时,爸爸要多和男孩玩耍打闹,陪男孩做一些冒险、有挑战的运动,打球、爬山、跑步等,培养至少一项运动爱好。爸爸还要教男孩学会克制,让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适可而止。这个阶段,是男孩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迫切需要一位优秀的榜样。如果父母不能引导男孩找到崇拜的榜样,男孩就会自己寻找。寻找方向错误的话,还有染上坏习惯、成为不良少年的风险。父亲要站出来,多和男孩谈谈理想,谈论优秀男性的品质,帮助他树立人生的目标,并规划实现目标的方法和路径。当男孩有了积极正面的榜样,有了清晰的人生目标,人生也会发生积极的改变。
教育孩子,是需要做出一些取舍的。
最近有一位爸爸在网上走红,为了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他戒掉了14年的网瘾
他原本是游戏重度爱好者,经常打到半夜一两点。
直到儿子上了小学,有一次他正玩在兴头上,儿子老是过来捣乱,怎么说都不听,他忍不住动手揍了儿子一顿。
事后,他特别后悔,意识到自己"废"了没关系,可不能毁了儿子的人生。
他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于是咬牙卖掉攒了十多年的游戏装备,还注销了账号。
如今,他不仅变成了健身达人,事业也做得越来越好。在他的带动下,儿子的学习也非常优秀。父亲,是男孩的第一个效仿对象。父亲的一言一行,对男孩有着深远的影响。"我儿子7岁了,还每天只肯粘着妈妈,不爱和别的孩子玩。小区里同龄的小男孩和他打招呼,他也不理人家,怎么办啊?"原来,孩子的爸爸常年在外出差,缺少对孩子的陪伴。有时候忙起来,半个月都不会打一个电话回家。很多家庭也许都有不得已的苦衷,爸爸的责任很重,没有办法做到经常陪伴孩子。专家提醒,就算不能经常陪伴,爸爸一样可以成为好爸爸。需要通过一些补救方法来弥补:让他知道爸爸虽然不在身边,但非常爱他。工作再忙,给孩子打电话的时间还是能有的。树立一种认知:爸爸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认真工作的爸爸,对男孩是很好的激励。孩子会在内心深处,把爸爸当成偶像来崇拜。研究发现,同样一句表扬的话,爸爸说出来的效果,是妈妈的50倍之多。而且,爸爸的夸赞会让男孩更自信,大大减少他对同龄伙伴的依赖,从而减少做错事的概率。
4、利用假期,安排一场父子旅行,弥补长期缺乏父爱的遗憾。爸爸完全可以带男孩玩一些有挑战的运动,培养男孩的勇气和冒险精神。5、寻找男性榜样。让儿子多接触身边优秀的男性长辈,寻找一个可以模仿的榜样,这也是弥补父爱缺失、培养男子气概的一种补救方法。男孩多和父亲接触,才会知道怎样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男人。不要把教育的责任甩给妈妈,更不要等到孩子出了问题,再埋怨是妈妈没有教好。最差的结果是,孩子长大后会下意识地模仿自己的父亲,用小时候遭受过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孩子。